殺蟲燈主要是利用昆蟲的趨光性、趨波性、趨色性等原理發明的,以下是具體介紹:

- 趨光性原理:許多昆蟲對特定波長范圍的光具有趨向性,如蛾類、甲蟲、飛虱等害蟲對紫外光(365nm附近)和部分可見光(如綠光、藍光)較為敏感。殺蟲燈就是通過發射這些特定波長的光波,吸引害蟲靠近,如黑光燈能發出波長為365nm左右的紫外光,對多種害蟲具有很強的吸引力。
- 趨波性原理:部分昆蟲除了對光有趨向性外,對一定頻率范圍的光波也有趨向性。不同的昆蟲對光波頻率的敏感程度不同,殺蟲燈利用這一特性,通過發出特定頻率的光波來誘集昆蟲。如頻振式殺蟲燈,就是利用害蟲的趨波性,在燈周圍形成一定頻率的電磁場,當害蟲靠近時,會受到電磁場的影響而被吸引到燈附近。
- 趨色性原理:一些昆蟲對特定的顏色有偏好,例如蚜蟲對黃色有較強的趨向性,所以在殺蟲燈的設計中,會采用黃色等昆蟲敏感的顏色來增強誘蟲效果,像黃色的粘蟲板就是利用了昆蟲的趨色性,與殺蟲燈配合使用,能更好地捕獲害蟲。
- 物理滅殺原理:當害蟲被光源吸引靠近后,殺蟲燈通過不同的物理方式將其滅殺。常見的有高壓電網觸殺,害蟲接觸燈體周圍的高壓電網后會瞬間被電擊致死;粘蟲板粘殺,害蟲被光源吸引后會粘在燈體周圍的膠板上;負壓風吸滅殺,通過風扇產生的氣流將害蟲吸入收集容器,使其脫水死亡。
相關信息: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