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作物病蟲害監控物聯網設備種類繁多,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設備:

蟲情監測設備
- 智能蟲情測報燈:可自動誘捕害蟲,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對害蟲種類和數量進行統計分析,還能實現遠程數據傳輸,幫助農戶及時了解蟲情動態。部分高級型號具備自動清理蟲體、分時段誘捕等功能,提高了蟲情監測的準確性和效率。
- 昆蟲性信息素誘捕器:利用昆蟲性信息素吸引特定種類的害蟲,配合傳感器計數誘捕到的害蟲數量。具有高度的專一性,只針對特定害蟲,對益蟲和其他非目標生物影響小,能準確監測特定害蟲的發生情況,為精準防治提供依據。
病情監測設備
- 孢子捕捉儀:用于捕捉空氣中的病菌孢子,通過顯微鏡成像或圖像分析技術,檢測孢子的種類、數量和濃度,提前預警病害的發生趨勢。一些便攜式孢子捕捉儀方便工作人員在田間隨時進行檢測,而固定式孢子捕捉儀則可長期連續監測,數據更具系統性。
- 植物病害監測儀:基于多光譜或高光譜成像技術,對農作物的葉片、果實等部位進行掃描,分析植物的光譜特征,快速檢測出農作物是否感染病害以及病害的嚴重程度。能夠在病害早期癥狀不明顯時就發現問題,為及時防治爭取時間。
環境監測設備
- 氣象站:可實時監測溫度、濕度、光照、風速、風向、降雨量等氣象要素。氣象條件與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,通過分析氣象數據,結合病蟲害的發生規律,能夠預測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和流行趨勢,為防控工作提供參考。
- 土壤濕度傳感器:監測土壤的水分含量,土壤濕度對一些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的發生有重要影響。合理控制土壤濕度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幾率,傳感器數據有助于農戶科學灌溉,創造不利于病蟲害滋生的土壤環境。
數據傳輸與管理設備
- 數據采集器:負責采集各類監測設備的數據,并進行初步處理和存儲。它可以將不同類型傳感器的數據進行整合,通過有線或無線通信方式將數據傳輸到遠程服務器或管理平臺,實現數據的集中管理和分析。
- 物聯網網關:作為連接感知層和網絡層的橋梁,實現不同協議、不同類型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和轉換。它能夠將采集到的病蟲害監測數據、環境數據等傳輸到云平臺,同時接收云平臺下發的指令,對設備進行遠程控制和管理。
相關推薦: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