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,江淮、黃淮等地小麥陸續進入孕穗、抽穗階段,正是產量形成的重要時節,也是病蟲發生防控的關鍵時期。受去年冬季的影響,部分地區小麥病蟲基數較高;近期,江淮等地出現連陰雨天氣,赤霉病、條銹病發生幾率加大,對小麥生產構成嚴重威脅。
專家分析,小麥赤霉病在長江中下游、江淮和黃淮南部麥區呈大流行態勢,穗期蚜蟲在黃淮海麥區呈大發生態勢,條銹病在西南東部、江漢和黃淮局部呈偏重流行態勢,防控任務異常艱巨。
據全國農作物病蟲測報網監測和專家會商,預計小麥中后期病蟲害總體呈重發態勢,程度重于上年和常年,發生面積約10億畝。針對嚴峻形勢,農業部組織開展“春季防病治蟲奪豐收行動”。在將病蟲危害控制在低程度實現控害穩糧同時,必須堅持科學用藥,減少防治次數和農藥使用量,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,實現提質增效。
防治小麥蚜蟲產品:農興、神功、好巧、歷蚜等,同時充分利用瓢蟲、食蚜蠅、草蛉、蚜繭蜂、蜘蛛等天敵的自然控害作用。
防治小麥蜘蛛農藥產品:藍瑟、3.2%阿維菌素、農興等,以阿維菌素與其它藥劑半量混配噴施效果好。
防治小麥赤霉病農藥產品:品勁、盈美等,重點是在小麥揚花期前后預防穗腐發生。
防治小麥銹病農藥品種:品勁、盈美、碧潤等,堅持普治與挑治相結合,特別是條銹病,要“見一點治一片,見一片治一面”,堅決控制蔓延。
防治小麥白粉病農藥品種:甲基保利特、品勁、盈美、碧潤等,可根據田間情況采用殺蟲殺菌劑混配做到關鍵期1次用藥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