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聯網產業是側重服務、技術與信息深度結合的產業,只是“信息”的含義是不同的。很多大型企業的信息部門正在從成本中心進化為利潤中心,從技術服務職能走向信息產品化,就像唐山的某水泥集團下屬信息公司一樣,它的利潤不是來源于水泥集團本身,而是為其他競爭對手提供信息化服務。
互聯網發展正在走向深水區,信息技術能夠深入到產業鏈,并成為商業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終的形態將吻合當下正在盛行的論調“互聯網將消失”。
比如瓦楞紙的生產,它的紙在不同地區同樣的溫度條件下,所要使用的原料調配比例是完全不一樣的,因為它還跟空氣的干燥程度、水的礦物含量有很大關系。基于這些綜合的影響因素,一般的瓦楞紙廠就是靠老師傅用他的資歷和經驗去調配,但是廣東有家瓦楞紙廠覺得不可持續,他們就將過往的生產經驗通過云端的儲存數據去挖掘和分析。后他們銷售的已經不是紙品,而是各種數據模型,這完全改變了它的商業模式。
以車聯網為例,我所了解的一家公司,與國內大的車險集團合作,實時收集汽車的行駛數據,對于刮擦、車禍、騙保等狀況,15秒內可將視頻自動上傳到云端,保險公司可真實地了解是車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,這就是所謂的物聯網和“互聯網+”,當然這個應用還不能算是車聯網。車聯網的內涵不是某個產品,而是應用要素的集合。
基于這樣一些正在崛起的企業及案例,“物聯網”概念實則限制了它本應包含的外延,“互聯網+”就把物聯網本身固定的含義進行了突破。這種“+”形態下產業跨界的“不務正業”將成為各個傳統行業轉型的新常態。
文章摘自《物聯網 萬物已來》物聯網智庫 編著,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