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縮葉病的預報依據以及防治措施
桃縮葉病是我縣桃樹常見病害之一,它的發生為害與早春天氣狀況關系密切,春季桃樹萌芽期氣溫低,縮葉病常嚴重發生。一般氣溫在10~16℃時,桃樹易發病,溫度在21℃以上,發病較少。結合上年的歷史資料與當年品種布局預計偏重發生。
癥狀:主要危害葉片,嚴重時也可危害花、幼果和嫩枝。感染此病的植株春季展葉后呈皺縮波紋狀,葉尖和葉緣反卷,葉面凹凸不平。以后隨著葉片生長,葉色逐漸由黃綠色變為紫紅色,葉肉增厚變脆,凹凸程度增大。春末夏初時,葉片表面生成一層白色粉塵,不久,病葉變黑,枯萎脫落;嫩病枝感病后短縮、腫大,呈灰綠色或黃色,病枝上葉叢生,嚴重時枝條枯死;病果發育畸形,果面龜裂,果毛脫落,但表面光滑。希望廣大果農抓好3月份防治工作。
預報依據:(1)氣象因子,據我縣氣象3月份月平均氣溫11.2℃,總降雨量55.0㎜。由于氣溫低,桃幼葉生長慢,寄主組織不易成熟,有利病菌侵入。加上近段時間田間濕度有利病菌的發生。(2)我縣發展的桃樹品種大都抗病性較差。
防治措施:
1、農業防治
①及時清園,消滅菌源。冬前或開春后清理果園,將受害枝梢及枯枝落葉,集中燒毀。
2、藥劑防治
可噴灑0.3~0.5度石硫合劑,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、70%代森嚴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、井岡霉素水劑500倍液交替使用。


